这几天正是各地考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高考录取通知书的发榜日子,他们等待的也许是喜悦,也许是沮丧,我和我的学生一样期待着成功。当我看到我们的学生全身心地备战高考,紧张的三天考试,焦急的等待结果时,勾起我回想在日本留学的日子里,所见到的日本高考。
中日两国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教育制度的不同,仅在对待大学升学考试上也不尽相同,本文拟就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等方面来谈谈中日两国对待高考的态度。
高考,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状况在考试制度上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教育改革思想的导向。经济形势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升学就业的去向。
日本是一个重学历的社会,在日本人的潜意识里,大多数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诸如东京大学等一流的大学。这是无形之中的社会压力,所以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较重,学生除正常上课外,面对升学、高考,大多数学生在节假日或每天晚上都要到被称为“私塾”的地方上课。这也是日本教学中的怪现象,在学校即正常教学中并无强化考试的内容等,反而在“私塾”中去完成。
虽然日本人重学历,看重名牌大学,但每年的高考作为一项正常教育考试活动,一切是在静悄悄、紧张而有序中进行。并没有象我们的新闻媒体那样,把高考做为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似乎快成了“全民高考”的场面,使我们的考生早早就进入临战状态,某种意义上增加了来自社会的压力和考生的心理负担。
近几年我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高考录取比例不断提高,尽管如此,在现有经济状况、教育体制下,仍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特别是给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提供不同类型就业的机会少,从而形成围绕高考转的现象。目前高考的竞争已经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正常进行,从小学就开始了为这一目标而努力的竞争,家长们希望孩子从好的重点学校考入好的大学。包括一些特长生的培养也渗透了这种竞争的因素,家长们希望得到考级的证书,以此作为进入重点中学或大学加分的资本。社会现实过分注重学历,加之家长的过高希望等,使每年的高考都要成为一次热门话题,成为牵动社会的焦点话题。我想同处于东方文化中的中日两国,在竞争升学的压力下作为社会的外部环境,该给学生怎样一个轻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呢?
以升学为重点,忽略能力培养
在日本高中阶段虽然也不属于义务教育的内容,但它是日本终生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去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和能力。故在公立高中不分重点或非重点校,对学校的评价也不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所以在高中课程的设置上面对全体学生兼顾升学和就业,注重发展个性,培养有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之人。在这样的教育指导思想下,即在高三这一年里,不单纯就是高考科目的教学,其它一些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提高的学科仍坚持上课。记得今年临高考前一个多月时,大分县的一所高中校请我去给他们讲一次中国料理课,到那里后我才得知我的授课对象居然是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的高三学生,我原以为是为了要学中国料理而专门安排的一节课,但负责老师告诉我,这是他们正常的课表安排的家政课。看着他们轻松、高兴地走进料理教室,认真地跟我学做饺子、四川麻婆豆腐、凉拌三丝等,从他们的神态中看不出临考前的紧张,他们由衷赞叹并品尝我的中国菜,同时他们大家也当场自作各种面点,一起午餐,有几个男生还专门为我们大家烤制法国点心。看着他们轻松愉快的样子,让我想起国内高三学生每天在题海中苦练的情景,感慨良多。
与此同时,在围绕高考和就业上,日本的学校还坚持开设必修课“进学指导”课,即升学就业指导。从高一到高三平均13节左右,在这三年里分不同阶段向学生介绍升学就业信息、大学和企业的情报通告等,通过此课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社会需求报考大学或就业。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对升学就业有明确认识,同时也减少报考大学的盲目性,这些工作因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同步完成,故在对待高考选择学校时,也就显得非常自信了。
在我们周围每当学生填报志愿时,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议论:“我的孩子学习一般,报什么专业都无所谓,真不知给他报什么学校好”,“我的孩子喜欢计算机,但不知将来发展如何”。家长们对报考的高校情况知之甚少,故部分家长在指导孩子报志愿上出现偏差,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对此我们的学校能否从高一开始,适当进行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升学指导,而不应单靠几次的“高考咨询”或每年高考的信息作为参考分析,来解决学生、家长困惑的问题。
日本的学校教育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在高考现场同样感受到考生们互相鼓舞、互相激励的场面。在考场校园的布告栏、树干上、远离考场的教学楼墙上到处张贴着诸如“必胜”,“必须努力”,“带着自信”,“冷静、沉着”、“提高士气”、“尽全力拚博到最后一秒”等互相鼓励的横幅。写的最多的是汉字“顽张”字样,汉语意思是努力、加油。有的是以班为代表写的,有的是以个人名义写的,有的则是以学校名义写的大大横幅标语“向学、真理、荣光”。在考生集中休息地方,几乎都是悬挂各校醒目的鼓励条幅,还有的是全班或全校毕业生赠言的签名条幅,有的则挂出学校校歌以资互相鼓励,这种同学间互相的鼓励不仅写在标语里,还表现在进考场前20分钟,一起参加考试的考生则站在教室外,把手紧紧握在一起,齐声高喊“顽张水、顽张水、顽张水”,(汉译:努力、加油、加油啊)然后走进考场。这种场面你看不到紧张,感受到的却是一种给人以勇气,以鼓舞的气势,这种气势同时让人感受到日本的高考不仅仅是个人前程的决断,同时也是一种相互激励的团队精神体现。
家庭教育在配合学校、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承担着孩子在品德、学业、身体等方面培养的重要责任。我们的家长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大多数的成长观就是考上大学,特别在城镇里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为考大学父母代做一切,有的家长几乎不让孩子做任何与高考无关的事,尽管平时有的家长感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但家长自己却很少主动让孩子去锻炼,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保护神的作用,即使到了高考三天也愿头顶炎炎烈日在考场外守护。记得我前两年带学生参加考试,每天考场外的门口总坐着我学生的个别家长,我劝他们回去,但家长则告诉我,他们是请了三天倒休假来的,在家里觉得不放心,坐在这里感到踏实”。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日本的家长大多数也看重“望子成龙”,他们也特别关注孩子的高考。尤其是报考国立大学的竞争,考上国立大学可以减免学费,减少家庭负担。但在成才观上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选择,不追求家庭里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考大学,平时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表现在对待孩子高考上不太施加过多的压力,日本的母亲在这一点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因为有高考的孩子而打乱正常的家庭活动。我曾走访过考生家长询问孩子高考这两天做家长的心情。她们告诉我:“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担心,但是我们相信并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会做得很好,孩子有自立能力完成自己的事情,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和祝福,不会陪他们去考场,给孩子增加压力”(日本的高考现场看不到一个家长的影子)。孩子们正是带着这份家长们对他们的信任,对他们的鼓励,走向考场。
日本的学生尽管有升学的压力,但因他们考大学的比例和机会比我们高,上大学还是较之我们容易,故学生们的刻苦、勤奋、好学精神远不及我们学生的整体状况,但面对高考、中日两国的社会、学校、家庭所表现的不尽相同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